欢迎访问鼎盛下载,咨询电话:400-658-0379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相关

含金量难测 商家拒绝回收 “金包银”成黄金消费陷阱

来源:鼎盛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18 15:13:06

  近日,在金价飙升的背景下,售价只有足金产品十分之一的金包银引发各界关注,然而,看似标价更低的金包银制品由于手工费占比近半,粗算下来单克黄金的售价也高达上千元,且由于金银比例难确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面上多数黄金回收商家都表示拒绝回收。当下,金包银市场存在虚报黄金含量、包金还是镀金存疑、鉴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应逐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相关企业的销售行为,制定统一的品质衡量准则,同时也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不断攀升的金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2月10日,周大福等品牌足金价格已超越了870元/克,一再刷新消费者心理预期。在此背景下,可以花小钱、办大事的金包银饰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迅速走红,线下方面也开始涌现出一些主售金包银产品的商家。金包银顾名思义,是一种在足银基础上,通过电铸等工艺均匀地包裹一层足金的产品,其外观与足金首饰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仅有足金首饰的十分之一左右。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一家主售金包银产品的线克,今日足银售价约为10元/克,这样算下来上述项链黄金的单克售价高达1900多元。销售人员对此解释称,按总克数算一克只有100多元,而且这款项链工艺复杂,手工费就要1000多元。对于金包银的回收问题,上述销售人员则直言,本店就能回收,今天买今天卖亏一半的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金包银产品的商家一般都宣称能够直接进行回收,不过能否真正成功回收仍是未知数。消费者丹丹就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去年在线上购买了一款金包银手镯,商家销售时表示本店能够直接进行回收,今年初不想要了去找商家回收,结果发现已经闭店了。

  实际上,金包银产品在黄金回收市场处于无人肯收的境地。一家位于北京的黄金回收商家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没人收金包银,假货太多,北京商报记者继续询问了多家从事黄金回收的店铺,但均表示不收金包银。黄金从业人员刘经理透露,最近很多客户都在咨询金包银回收,然而这个回收难度很大,要用药水分离提纯,没有量正常情况下不会回收的。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多个金包银商家后发现,它们一般都能够给大家提供鉴定证书,检验结论普遍为足金/足银饰品,大部分商家的鉴定证书中并未标注具体的足金克重。一家在抖音电商直播销售金包银的商家宣称其总重24克的手镯,包金重量能达到2.84克,但对于如何验证金重,该商家则表示,只可以通过金银分离的方式,而这也代表着消费者需要破坏产品做提纯等,才可以获得真实的足金含量。

  深国检珠宝检测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目前,鉴定证书只能鉴定总重和纯度,由于已经是成品,无法确定金银比例,部分鉴定证书中备注的金重为商家自行提供,不具备权威性,且鉴定证书也无法验证是镀金还是包金工艺。

  刘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镀金和包金在工艺以及黄金厚度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包金是将一层金箔覆盖在基底材质上,制作流程与工艺相对复杂,需要经过熔炼、压制、镶嵌等工序,具有更高的价值和耐久性,而镀金则是将金属溶液通过电流或化学反应的方式沉积在基底材质上,制作流程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黄金厚度也往往低于包金工艺。

  刘经理进一步指出,市面上很多商家都会虚报黄金含量,但实际上从业内普遍情况去看,金包银饰品中足金含量不会超过总重的5%,其余都是足银材质。北京商报记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发现,一款总重20克的金包银镯子,产品详情中标注的黄金重量达到了2—3克,占比高达15%,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产品普遍标注的足金含量都高于5%。然而,一位网友在小红书分享的维权过程显示,其购买的30克金包银镯子,标注含金2.8克,提纯后却仅有0.44克。

  黄金价格一再攀升,周生生、周六福等不少黄金企业都推出了小克重足金产品,但目前来看,暂无黄金上市企业推出金包银相关首饰。刘经理认为,金包银市场入局门槛较低,目前市面上以个体商家为主,而大品牌往往会敬而远之,如果品牌同时销售足金和金包银,由于外观相差无几,会影响花了钱的人品牌的信任度。

  当下的金包银市场可谓鱼龙混杂,问题频出。在各大社交平台中,金包银变色、产品鉴定证书是假的、以金包银商品冒充黄金去金店回收等问题都屡见不鲜。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当下,金包银首饰的质量参差不齐,销售商家的鉴别判定的结果不明确,且缺乏统一标准,未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应当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销售行为,制定统一的品质衡量准则,提高鉴别判定的结果的透明度,同时也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中消协也指出,金包银商家在销售时通常会标注金重银重作为卖点,但很难验证金重银重分别是多少,甚至连珠宝行业专家也难以分辨。市面上所谓的金包银首饰,不论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网络渠道销售,本质是银首饰,绝大多数都是镀金,不是手工包金。

  2024年10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规范镀金银首饰生产、销售行为的行政告知》指出,镀金银首饰的命名必须规范,如镀金银手链,且仅在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牢固地包覆在银饰品上时,才可称为金包银。

  在标签标识方面,如有充分证据可证明所含金的纯度、重量,可按实际标示,但生产者需对标签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印记和检测证书方面,镀金银首饰的印记只能标注主材及纯度,未经检测不得在备注栏中以企业标称等形式标注金、银重量;如需标注,检验测试的机构应有检测依据并能提供检测原始记录,同时经抽样并破坏性检测验证;检验测试的机构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丽水武汉“芯”动作
返回列表